“冬天茶汤容易变凉,但不想额外买恒温杯垫,有没有直接用保温杯冲泡的方法?”
为了尽可能地体现出好茶的原汁原味,其实一向不推荐茶友们用保温杯冲泡。
但万事没有绝对,用保温杯喝茶也不是毫无变通。
今日总结出以下三点,在冬日饮茶时,为茶友们提供更多参考。
《2》
保温杯泡茶方法一:将保温杯作为承载容器。
与紫砂壶、焖茶壶等茶具相比,盖碗泡茶的最大优势,就在于能真正做到快出水和茶水分离。
就像是打开水龙头接水,如果没有人为控制,水管持续不断地向外输送,一旦超过杯子的容量,水就会溢出。
用保温杯直接泡茶容易苦,原因就在于茶叶被长时间置于密闭环境中,导致内质过度释放。
特别是咖啡碱、茶多酚等苦涩物质,它们的释放速度本就比其他成分快。
经过长时间闷泡后,它们的含量远超过人体所能接受的范围,使得茶汤变得难以下咽。
但考虑到很多时候,茶友们没有充足的时间能坐在茶桌前一冲接着一冲品尝。
特别是到了冬天,用玻璃杯泡的茶才过了一会儿,温度就已下降了大半。
其实只要能做到茶水分离,让保温杯单纯作为一个承载容器,同样能发挥出可行性。
一开始,按照正常的流程冲泡,盖碗温杯烫壶后投入足量干茶,用沸水冲泡,对准公道杯快速出汤。
根据实际容量决定冲泡次数,最后再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全部倒入保温杯。
这样,茶叶与水就实现了完全的分隔,不必担心各类物质过度析出,导致茶汤过浓。
只要不是放得太久,茶汤的滋味与香气就不会受到太大影响。
解决了茶汤的问题后,再来看看盖碗内剩余的叶底。
如果只冲泡了五六回,内质只释放了一部分,还可以留着后续重新使用吗?
时间间隔不长的情况下,继续冲泡问题不大,但如果超过好几个小时,叶底也会变得不新鲜。
即便天气变冷之后不容易变质,也没必要为了一泡茶,而用自己的健康做赌注。
《3》
保温杯泡茶方法二:减少投茶量。
也有不少茶友留言表示,由于工作繁忙,在办公室用盖碗泡茶既没时间也不方便。
如果只是想简单喝杯口粮茶消除疲劳,能不能少投一点,直接用保温杯泡?
这样的做法当然也可以,毕竟茶叶的本质是为了服务于人,稍微做些改变,同样能享受到香醇的滋味。
和玻璃杯泡茶的原理相同,由于无法做到茶水分离,在投茶量上宁少不宜多。
在网上也看到一种保温杯泡茶法,将茶叶放置在单独的滤网之上。
合紧杯盖后将保温杯倒置一会儿,让茶叶与水接触,从而释放出内质。
之后,只需提起滤网自带的把手,就可以直接饮用杯中的茶汤。
这样的做法看似有一些道理,但实际用起来还是处处受限。
一方面,滤网与杯盖之间的空间极小,像是梗叶舒展的寿眉散茶,不一定能将其完整容纳。
茶叶一旦被折碎,其内质的析出就会更加不受控制,茶汤容易出现苦涩味。
另一方面,为了避免直接喝到茶叶,将滤网提起的过程中,手指难以避免会与茶叶直接接触,造成污染。
因而,用保温杯泡茶时,同样只需要将茶叶投入杯中,用沸水冲泡。
担心掌控不好干茶量,一开始可以少投一些,仅在杯底薄薄铺一层即可。
根据实际容量和口味需求,逐渐调整到浓度适中的状态,轻松享受到温暖好茶。
《4》
保温杯泡茶方法三:带饼干茶现喝现泡。
在出门旅行、在外出差等条件受限的情况下,许多人依然保持着喝茶的习惯。
除了携带提前分装好的茶叶,还可以选择单独包装的小份量。
例如饼干茶《玲珑砖》,比起铁罐或密封袋的包装,马口铁盒的体积更小巧,节省空间。
每片密封包装的茶叶恰好为2.5克,使得无论是盖碗冲泡、茶壶煮茶还是杯泡,都不容易出错,也不需要提前备茶。
由2017年春寿眉为原料压制而成,经过长时间的陈化,苦涩物质的含量更低,茶叶本味得以更加纯粹地呈现。
冲泡起来也毫无难度,拆出一包后直接投入保温杯中,加入开水,稍等片刻,便能品尝到温润醇香的老白茶茶汤。
然而,同样是小巧的紧压茶,在某些平台流行的与花茶、水果混压的小方片茶,品质却落得天差地别。
每一小份只是简单用纸包裹,以贴纸封口,毫无密封性可言,茶叶很容易跑气变质。
偶然有一天点开了某个在售的直播间,主播从始至终也只是在强调产品口味,对茶叶原料避而不谈。
事实上,内质丰富的白茶单独冲泡,香气和滋味就已足够丰富,与其他食物混搭,反而掩盖了鲜香醇爽的特性。
由此可见,那些价格便宜、包装华而不实的混压小方片茶,选用的茶叶原料有多低劣。
自身养分不足,冲泡后的风味寡淡,只能通过额外添加的方式掩盖缺陷。
喝惯好茶的人必然不会轻易购买,哪怕受环境限制,还是纯粹天然的茶叶本味更值得享受。
《5》
用保温杯泡茶,在内部材质的挑选上,必然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。
由于杯口较小,内部清洗时不如盖碗方便,也需要茶友们细心处理。
即便有着一定限制,如果能用对方法,同样也能用保温杯喝到香滑可口的温暖茶汤。
总之,用保温杯泡茶有利也有弊,全看各位如何利用。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